今天是:
简报信息
相关最新信息
简报信息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简报信息  >> 正文
现代高教信息4(学科建设专题)
2013-07-2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现代高教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展研究中心编 4期(总第4期) 20031031

ANU的教学质量控制

------- 访澳大利亚印象记之二

储祖旺

一流的教育质量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简称ANU)教师实行聘任制。聘书上规定本人的教学内容、其他要求和待遇,工资固定,没有奖金,没有教学工作量的要求。

ANU教育发展与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对新老教师进行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师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使用新教学手段。新老教师自愿参加中心的培训活动。中心人员主动到各学院,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设计教学质量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所有调查结果是保密的,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个别教师的问题,采取个别谈话;不要求教学内容、方式的千篇一律,鼓励创新。

全国各大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各校的本科生教学委员、研究生教学委员会自主决定课程设置。大学不开设外语、体育、政治必修课。

澳大利亚各大学实行学分制。ANU全年需开课4000门左右,每位老师需开课4门左右。

ANU的任何老师在开课前必须同学生签定有关教学协议,其中包括课程有关的参考书和资料、学习进度、作业、测验、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有2位外校教师评议。50%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可获得双学位。

联邦政府每年对各高校教育质量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民间也有教育质量研究机构。

·中心简讯·

近日,根据教育部征集《教育法》修改意见的要求,我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法学教员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将意见整理报送教育部。

☆我校高教研究所积极参加教育厅和学校组织的学科点立项建设,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点将成为我所下一个重点建设的目标之一。

☆校发展研究中心储祖旺、人事处刘彦博同志于1015日至19日在重庆参加了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大学内部体制改革研讨会。

学科建设专题

大学制度与学科发展

一、学科是大学的产物,是大学制度及其结构的基本元素,尽管它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大学的范围

从现代大学的发生史来看,学科是大学这个大厦的基地和框架,大学的其他结构、制度成分是围绕学科的制度化而形成的。

学科本身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学科的分化。我们看到,大学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从单科大学发展到多科大学的过程。

学科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是不同学科的综合,后者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跨学科的研究。事实上,在大学和科学与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此跨学科之“跨”始终只有相对的意义,而其实质的意义就是新学科的萌芽与成长。

从功能上来看,系、研究所和学院等等机构都是因应学科的分化与综合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些学术基层组织和结构的存在理由就是学科及其发展。

二、大学原则与学科发展的哲学前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大学从其诞生之日起,作为一种享有特权的学术和研究团体,一直是以一定的观念、思想和原则为自己存在的精神理由。培育柏林大学制度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两股,其一是理性主义,另一是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的大学观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独立于国家,反对国家对大学进行干涉;第二,主张哲学学院在大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因为哲学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生活的根本所在;第三,思想自由和独立;第四,强调科学精神。柏林大学所确立的现代大学原则中最为核心的是两条。第一,在大学里面,学术研究、教师和学生学习都应当是自由的。第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统一。大学的主要职能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追求真理,因此学术研究应当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

三、大学制度直接引导着整个社会的学科制度与学术规范

今天中国的大学在制度方面最重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两个。

第一,大学缺乏自主性。大学自主性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对此,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第二,大学缺乏基本的学术民主。大学民主的核心主要在于大学教授()应对大学学术与教学方面的事务具有权利基础之上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应由每一位正式教师公平地分享。这些学术与教学的事务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生录取、考评和学位授予,教师选聘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和具体的决定。

大学学术民主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但中国的许多大学改革却逆之而动,正在致力于建立大学教师在权利权力等方面的等级制和特权体系。大学缺乏自主性和学术民主,必然会成为学术腐败的温床,而不合理的制度就会成为保护伞,至于人们试图建立的教师等级制和特权系统则会为这种腐败火上浇油。

(摘自200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韩水法/文)

研究型大学学科布局的对称性及其构建研究

是什么力量一直推动着研究型大学不断地创造知识,实践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无疑,创新的文化环境,科学的管理环境是研究型大学得以不断进取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学科结构,先进的学科水平所构成的学科环境,是推动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对称性的概念

当我们进行各种操作,如旋转、反射、平移等,使事物位置发生变化,若操作前后事物的状态未发生变化,则称该事物对此操作是对称的。对称的(symmetric)意味着是非常均称和协调的。

二、 对称性与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布局

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知识创新活动与学科布局有何联系?对称性与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布局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

1、理工人文,和而不同。科学讲“天道”,人文讲“人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许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最初的学术基础是工学、理学的事实说明,作为人文的知识体系和作为科学的知识体系,是互补的,相通的。2、合理布局,旋转对称。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科学假设,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布局如果呈包括“理”、“工”、“文”在内的三阶以上的旋转对称性结构,将有利于学科群之间相异互补,相通相生,相伴而立,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大学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活动。

三、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布局

为了研究学科布局的对称性,我们以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研究其学科布局的对称性。1、学科布局。麻省理工学院除了管理学和经济学在美国处于领先水平外,她在政治经济学等六个学科领域以及社会科学史等学科领域可以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2、科学研究。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无疑是最强的,但是理科的阵容也十分强壮,其数学已经连续几年雄踞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地位同样令人瞩目,经济学连续三年排名执牛耳。3、师资队伍。麻省理工学院不仅在工学、理学学科方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人文会科学学科方面也拥有优秀学术力量,而且与理工学科形成了对称的格局。4、人才培养。从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构成情况可见,他们在三个学科门类中的规模也大致形成了旋转对称的态势。

四、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办学水平

中国目前总共有55所大学建有研究生院。这些大学己经基本上具备了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学的大合并浪潮, 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学科群布局优化而实施的战略。中国不少研究型大学在努力形成旋转对称性学科布局的过程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五、构建旋转对称性学科布局的对策

1、研究型大学学科系统的演化

研究型大学学科系统演化的动力有来自学科系统内部的,从而导致学科规模、层次和水平的改变。学科系统演化的动力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环境的变化及环境与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的改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系统内部发生变化。

2、研究型大学学科系统的优化

在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中,优化主要体现为他组织的特征。他组织有指令性和诱导性两种。指令性的他组织力是强制性的,系统运行的一切步骤、细节均为外部组织力严格控制和规定,如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行政计划、学科发展规划等等。诱导性的组织力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指导性的,如指导性计划、政策性引导,启发式的。

只有通过系统演化和优化这一对创新力量的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使大学学科的理、工、人文社科等领域不仅从形式上(学科布局),而且在内容上(学科方向、学科规模、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处于均衡形态。

(摘自2003年第5期《科研管理》张振刚/文)

学科交叉的自我思考

当今科学界关于多学科交叉以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呼声很高,但实际行动进展缓慢,其原因很多。深层次的障碍和问题还在于科学人自我对学科交叉是否有必要的认识。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我的感受和剖析。

地球科学的源起是从人对地球上各种表象的直觉感悟和描述开始的,那是一种博物性的自然态的认识和逐步的分类。近代地球科学由于与解析态的物理学、化学和数学自觉与不自觉的交叉,形成了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但必须强调,地球、生物和天体,终究是一种自然态的研究对象,它们的任何一种表象和过程,都要在自然时空所处的动态环境中最终地加以认识和理解。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科学历史地承担起勘探巨型矿区和油气区,揭示大气与大洋大幅度升降和全球性生态环境剧变的规律性,深究巨大自然灾害的可预测性,进而探求人类应对的方略。这些巨大的、受制于众多因素的科学前沿性难题,本质上都是自然态的,它们都要求多学科、多种技术与方法的交叉协作,但知之却难以行之!

以我有过一段深刻感受的地震预测来说。1966年从邢台地震开始的一连串大震的发生,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京城内外广泛的社会震惊,时值“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科学事业几乎全部被扼止,于是形成了一个各路学科在周总理的“多路探索”的号召下群起攻地震的特殊状况。我是学地质构造出身的,对地震知之甚少, 1967年我被调到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的地震分析预报小组工作后,有幸与来自不同学科的同志共事,从中感悟到不同学科出身的人对待地震的思路大不一样。

国家科委在1989年组织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由地震、气象、海洋等7个承担灾害研究与减灾的政府部门的专家组成。专家们开始在一起工作时,没有共通语言。但是在半年多的反复交谈之中,我们觉悟到我们这个综合研究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出供政府参考的减灾对策。我们研究的对象都是灾害,而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变异作用于社会,并超过其承灾能力时所造成的伤亡与经济损失。于是我们用“灾度”这个概念统一了我们不同灾种可以共用的对灾情进行量化的指标或语言。

从上述的感受之中,我意识到多学科交叉地认识一个科学难题是多么重要,但又是多么困难!我们如果要解决某些重大的地学难题,既要解析地加以深入,又要自觉地解剖自我学科思维的习性,打破自我的局限,把我们研究的对象广视化、多属性化,这样才能主动地把探求学科的交叉看作是地球科学探索者的根本,自觉地剖析自我学科习性的重要性和不自觉的排他性。

今地球科学的四大任务:资源、环境、灾害和作为它们共同基础的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整体变化的动力学,展现了一系列重大科学难题,哪一个是单一学科可独立解决得了的呢!它们共同期待着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集体的形成,无论是实体的或是虚拟的研究集体,都将为四大任务的原创性研究做出必要的贡献。

(摘自2002年第9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马宗晋/文)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布局和规模

一、美国高等教育采用的是卡内基分类法

目前美国高等学校可划分为六种范畴,十个类型。它公布的研究型大学和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代表了目前美国高校的最高学术水平,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是我国重点高校进行跟踪研究和追赶的目标。卡内基分类法包括了除无学位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之外的所有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基本分类依据简单明了:大学每年授予学位的数量、水平及学科领域的范围(数量),从联邦政府获得的财政资助,以及学科的特殊性等。根据这一原则,2000年美国大学的分类标准如下:

1. 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

广博型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Extensive)广泛地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每年至少在15学科领域授予50个以上博士学位;每年接受联邦4000万美元以上的经费资助。集中型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Intensive)广泛地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每年至少在3个学科领域授予10个博士学位,或者总共授予30个以上博士学位;每年接受联邦15004000万美元经费资助。

2. 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

3. 本科大学/学院

4. 两年课程证书/大专文凭

5. 特殊教育机构

6. 部落大学/学院

二、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布及在校生规模

2000年,美国共有3941所大学(学院),其中公立大学(43%)和私立大非蠃利性大学(42%)的数量相当,这反映了美国在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非盈利性大学在私立大学中占有主导地地位,在第一类研究型大学中,全部为公立或非赢利私立大学。

美国一流大学都集中在广博型研究型大学之列,如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哥伦比亚、霍普金斯、加州理工、康乃尔、斯坦福、普林斯顿、加州伯克利等顶级大学都是广博型研究型大学。2000年第一类(广博型)研究型大学为151所,占高校总数的3.8%,而其在校生人数为3121462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7%,这些大学充分体现了办学的集群优势。

从图上可见。由于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美国广博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从1987年至2000年的13年里,美国的集中型研究型大学的数量变化不大,由109所增至110所。但广博型研究型大学却由104所增至151所,增幅达45%。尤其是从1994年至2000年,美国广博型研究型大学由126所增加到151所,增幅最大。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是克林顿执政,美国经济空前繁荣,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可见,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呼唤更多的广博型研究型大学。

1 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布

公立大学

非赢利性

私立大学

赢利性

私立大学

合计

1643

1681

617

3941

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

166

93

2

261

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

272

331

8

611

本科大学/学院

91

499

16

606

两年课程证书/大专文凭

1025

159

485

1669

特殊教育机构

67

593

106

766

部落大学/学院

22

6

0

28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中央教育科学学院单中惠教授谈美国大学学科建设

单教授说,美国的大学在行政上可以分为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哈佛等许多名牌大学都属于私立大学;规模上又分为综合性大学和单科大学。美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学中,只有一两所单科大学,大部分是综合性的。
谈到美国大学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比例关系,单教授指出,各个学校不同,各个系科也不一样。二十世纪以前比较注重古典教育,人文学科的味道较浓。二战以后,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学科日益显得炙手可热,而人文学科却逐渐失去往日显学的地位。社会的发展对每一门学科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只能说,某些学科在某一时期处于“热门”状态。美国每个综合性大学中都有公共基础课程,人文学科的内容占不少比重,无论文理科课程都有大量学生选修。现阶段人文学科不是处于被排斥的地位,只是进入一种较为低调的状态。

美国州立大学的学科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一是政府拨款,包括国家和州政府;二是申请基金会赞助,有公开竞标和委托两种形式;三是公司企业赞助。八十年代以后,政府加大了拨款力度,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增加控制力。私立大学的学科建设经费主要靠学费和拉各种赞助,因此私立大学的校长绝对是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各个学校建立新学科大都考虑学校传统、学科效益、学科间的平衡、以及交叉学科优先等,程序上需经校董事会集体讨论通过。
美国没有独立的师范院校,走的是从定向的师范体制到非定向的师范体制这种道路,二战后取消了独立的师范院校。这样做的优点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有人认为相对削弱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分之后,如果想当教师,还要在教育学院培训一年,通过教育部门的笔试和面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学科建设在国际著名大学中的地位

根据对国外著名大学的分析,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单科性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这些大学的人才质量、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主要得益于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

日本东京大学与京都大学自创建以来,至今都已走过了近百年历程。东京大学的培养重点是治国人才,拥有法学、医学、工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药学等学科,以及20多个科学观测所,20多个研究所(中心)。东京大学的学科基本上囊括了当今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京都大学是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学府。在日本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多数毕业于京大。京都大学创立于1987年,最初下设四个分科大学,即法律、文学、理工、医学,文理学科各半。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高速增长,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京大逐渐加大自然科学的比重,调整了学科结构和研究体制,工学系所辖学科迅速增加。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于1861年,至今已有130 余年历史。MIT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适应学科综合发展趋势,建立众多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例如,振动和声学实验室、考古学和古代技术研究、人工智能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加工工程中心、高等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高等视觉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处理中心、空间研究中心、核反应堆实验室、等离子反应中心等50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在 MIT,全学院都有这样的认识,新学科的发展,是MIT的希望和活力所在,是国家经济在竞争中获胜的保证。在MIT,各种形式的跨系科研与教学机构成为该校学术发展的主要基地。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都出自这些实验室和中心。MIT还特别强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同工程技术的交叉研究以及与教学的结合,突破了原有的理工学院的框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使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从以上几所国际著名大学的学科建设中可以看出:1、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把新学科的建设、发展,视为学校希望和活力所在,是永葆青春的保证。2、重视学科建设不仅是获取一流科研成果的需要,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众多的学科体系,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杰出人才。3、学科建设既要遵循其自身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开拓、进取意识。这些就是著名大学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日本大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论文

日本大学本科教育的四年中,其课程教学时间只有三年,而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也就是说,学生一进入大四就进入课题,在此后的一年中,学生们受到较为规范的科学训练,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

课题来源 日本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与我国大学一样,都由教师给定。这里既有国家经费资助的科研课题,也有受企业委托承担的技术开发项目。教师拿到这些课题后,一般分配给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承担,而本科毕业生仅分担研究生任务中的部分子课题。这些本科毕业生的指导工作也由研究生分担了一部分。

课题分配 日本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分配方式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按专业分组召开全系大会,相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参加。每一位指导教师都上台去宣讲自己过去的科研课题和成果。学生填报志愿,教师在收到学生的志愿表后,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选择学生,最后责任教授再作适当的调整,使每位学生落实到一个课题。

课题完成 日本大学生的前三年是课程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室,是流动式学习。一到大四,则进入到相应的研究室(相当于我国的教研室)做毕业论文,每天必须到研究室上班。每个研究室都有学生班长,负责考勤。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是一整年,从查阅资料,写出开题报告,外出调研,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分析数据结果到整理论文都得在研究室完成。

指导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指导采用研究会(seminar)的方式指导。平时教师不怎么管学生,但是每周一次的研讨会则严格要求。每周有3-4名学生在研讨会上向全室的教师和学生(包括硕士、博士)介绍自己最近的研究结果,每人发言15-20分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向发言者提问质疑,大家充分发言后,教师再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毕业答辩 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一个会场答辩。在答辩举行前一周,毕业论文的概要已递送到参加答辩的教师手中。学生非常重视这个答辩,所讲的内容全部做成幻灯片,预先在教研室试讲,听取导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后作一定的修改,自己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为了加强考核,还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中安排两次中间小答辩以及平时的Seminar考核。学生在答辩中,教师会提出不少意见,导师将其他老师的意见整理后向学生提出论文的修改意见,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论文修改装订好,交给导师才算彻底完成任务。

论文摘要 毕业生们在正式答辩两周前须提交两页纸(A4)的毕业论文摘要,以系为单位将论文概要整理装订成论文集或做成光盘,下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和导师,也作为系部存档和对外交流的资料。

(摘自www.moe.edu.cn


主编:储祖旺 郑启贵 本期责任编辑:钱建荣 张岚 网址: http://unit.cug.edu.cn/fzyjzx/

下一篇: 现代高教信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