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公告
相关最新信息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邬大光教授为我校2019年干部培训作专题辅导报告
2019-05-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正值全校上下聚精会神推进“双一流”建设、齐心协力谋划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蓝图之际,511日,我校在迎宾楼报告厅举办了2019年干部教育培训,邀请厦门大学邬大光作了题为《“双一流”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基于厦门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思考》的专题报告。校长王焰新,党委副书记王林清,副校长刘勇胜,全体中层干部、高教所全体教师和部分研究生一同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主持。

邬大光教授是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厦门副校长,现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高等教育专业的博士。

邬大光教授首先以百年来诺贝尔获奖情况为例指出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鲜明特点。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他指出了我国高校学科发展的“两个背景”——合并红利背景和历史积淀背景,以及摊大饼现象、母系现象、零数据现象、鸽笼现象、断层现象等五种问题或特征。邬大光教授认为,跨学科交融对一流学科建设十分重要,但由于学科思维的惯性、专业的惯性、人才培养的惯性、管理的惯性以及建设一级学科的惯性,导致跨学科一直未能顺利实行。当代科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给单科性大学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邬大光教授指出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惯性,特别是专业教育、学科思维、人才培养和大学管理的惯性,大学发展存在“车辙”现象。办一流大学就是要追问办学的惯性和传统。通过学校定位、顶层设计、学院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与学科建设的若干关系的分析,结合中国经验、国外经验和行业院校的案例,他分享了关于大学转型的思考,指出单科性大学转型要特别重视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特别是要处理好主流与特色、基础与应用、国家需求与学者兴趣、以及均衡发展与优先发展等系列关系。

邬大光教授从国际视野来思考中国本科教育,分享了参加中国六所一流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体会,指出人才培养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高度重视中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交流过程中,校长王焰新指出,一是人才培养周期长,评估存在短期效应,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二是办大学表面是制度,实质是文化,办大学就是办文化,要重视双一流中的文化建设。

党委副书记王林清总结指出,邬大光教授的报告立足前沿、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对我校推进“双一流”和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邬大光教授报告,王林清副书记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强化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把本学院、本学科、本部门的发展放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全局中来思考谋划,把好的思路转化成可行的措施和行动。二是实现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要强化使命意识和务实担当,干部要努力做好务实担当的表率,在新时代、新阶段建工立业,写好地大改革发展奋进之笔。